在原材料和汽車制造商價格上漲的雙重壓力下,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陷入困境。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散、亂、差”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國內汽車配套制造商人為制造非技術性障礙,國內零部件制造商似乎無法承受。降低零部件行業成本的法寶之一是形成大規模經濟規模。分割的配套市場阻礙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當汽車市場盈利時,仍然可以掩蓋零部件行業的結構性缺陷。當汽車市場處于激烈競爭時期時,擠壓利潤的壓力傳遞給汽車零部件企業,先天的結構性問題開始暴露出來。
中國絕大多數零部件企業的先天結構性問題是機制不活、組織效率低,生產企業基本處于無序競爭狀態。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仍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國擁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低管理水平抵消中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僅為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八分之一。
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原材料采購、在制品過程控制、成品銷售、流通和服務等方面尚未形成大規模的成本優勢;再加上產品結構不合理,許多零部件企業產能嚴重過剩,大量資產閑置,固定成本增加。因為新產品的開發受到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無法形成批量生產能力。低生產率和高產品成本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價格難以降低的根本原因。中國零部件行業的未來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努力,還取決于政府的有效宏觀指導。